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Can superblindsight come true ?!



Completely blind man shows 'blindsight' by navigating obstacle course
by Rich Bowden - Dec 23 2008, 02:23

A completely blind man has amazed researchers by successfully navigating a simple obstacle course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 blind aid such as a cane.

Known only as TN, the man was completely blinded after he suffered damage from strokes yet despite lacking any vision -- a fact confirmed by brain scans -- he continues to react to such things as changes in people's facial expressions.

Known as "blindsight", TN is able to detect people and obstacles in his close environment using intuition instead of sight.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phenomena, scientists at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ilberg in the Netherlands, constructed a simple obstacle course which TN was able to navigate "flawlessly"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s.

The subject was "not aware of doing anything exceptional" according to lead researcher Dr Beatrice de Gelder of Tilburg University and believed he had only walked straight ahead along a long corridor.

"You can experience a total loss of your cortical vision but still retain some capacity to move around inside and out without damage to yourself," she told the BBC.

"It shows u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evolutionary ancient visual paths. They contribute more than we think they do for us to function in the real world."

Experts believe "blindsight"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a subconscious ability human beings have to recognise things in our environment despite not being able to see them.
--------------------------------------------------------------------------------
神奇盲視力 障礙群自在遊走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一名因腦部受損以致全盲的男子,已成功地在不靠柺杖輔助的情況下通過障礙訓練,不但令科學家嘖嘖稱奇,也展現神奇的「盲視」(blindsight)能力。這是科學界首度研究這種人類能力,或將有助於腦部受損病患的治療。

盲視︰盲人偵測看不見之物的能力

英美各大媒體二十三日報導,這名被稱為「TN」、因腦中風以致腦部控制視力的區域無法活動而失明的男子,平常倚賴柺杖來偵測障礙物,穿梭於建築物時則需要旁人導引,但他以展現盲視—盲人能夠偵測到他們看不見的東西的神奇能力—聞名。例如,他能對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有所反應,而腦部掃描證實這是喜悅、憤怒與恐懼等面部情緒。

如今,TN又證明他具有更驚人的能力—雖然看不見,卻能遊走於障礙群之間。科學家安排一場障礙訓練實驗,將許多箱子與椅子隨意散置於房間各處,然後要求TN不使用柺杖,從房間這一頭走到另一頭。結果,TN不但順利通過障礙訓練,而且沒有撞倒任何東西。盲視據信來自潛意識層次的原始視覺路徑;一個人即使在意識層次看不見,但大腦在意識層次之下,也許仍能對視覺刺激有所反應。

因此,TN的驚人盲視力,可被解釋為是靠這些另類的腦部視覺路徑,來處理透過眼睛(TN雙眼的功能仍在)所接收到的資訊,而他便是靠這些資訊遊走於障礙物間,即使他本人並不知道自己還能「看」。

該研究負責人荷蘭提堡大學教授蓋爾德說,這是科學界首度研究這種人類能力,即使看不到或刻意避開障礙,人類卻不會撞到障礙物。蓋爾德說,這顯示演化中的原始視覺路徑的重要性,其貢獻遠比吾人所想像的還大。蓋爾德還說,該研究或許有助於腦部受損病患的治療。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心智哲學研究所 9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資訊


──────────────────────────────────

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on

──────────────────────────────────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跨領域招生中!
哲學與腦科學領域相輔相成 了解心智問題的核心

98學年度招生說明會
日期:12/30 (二) 下午2:00-4:00
地點:台灣大學哲學系一樓會議室

98學年度招生考試資訊
報名日期:2009年1月7-14日
筆試日期:2009年3月7日下午1:30-5:20
考試科目:1. 邏輯 2. 心靈哲學
(初試合格名單於3月19日公布)
口試日期:2009年3月28日-4月1日
放榜日期:2009年4月10日
招生簡章:http://www.ym.edu.tw/adm/

心智哲學研究所系資訊
系所網站:http://www.ym.edu.tw/phil/ch_p1.htm
所學會blog:http://gsapmc.blogspot.com/

專任師資
洪裕宏 教授/所長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博士
王文方 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Thomas Benda 助理教授 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
(專任師資增聘中)

支援師資
曾志朗 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洪洲伯 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謝仁俊 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傅大為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王文基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術合作
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
Center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 University of Arizona
Center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廣州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北京大學邏輯、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Sunday, December 21, 2008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Conference on Consciousness 2009

C A L L  F O R  P A P E R  A B S T R A C T S
With Keynote Speakers
Alva Noë and Giulio Tononi
April 24 - 25, 2009


Please note: the deadline for abstracts has been extended to February 1st, 2009!

Boston University is hosting the first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conference on consciousness studies
from April 24-25, 2009. 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s to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in
the academ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 among interested graduate students working in 

philosophy,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Graduate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submit anonymized abstracts presenting new empirical findings or novel theoretical approaches of 500 to 1,000 words to consciousgrads@gmail.com by 

February 1st, 2009

All abstract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separate cover page in .doc or .pdf format
with the subject "abstract submission." Please indicate the paper's topic from the following list:
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s, models of consciousnes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nsory modalities,
attention, memory, awareness, emotion, the self, self-consciousness, 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neuroethical implications, illusions, sleep, animal cognitition, or other (please specify). The full length
version of each paper will be collected following acceptance.

Although hotel accommodation will not be provided for graduate participants by the conference, we will 
do our best to provide suitable housing for the duration of each speaker's stay, as well as providing 
refreshments during the conference, a reception, and a formal dinner. 

As thi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ference, papers are expected to be relevant and accessible to
researchers of consciousness in any field. On that note, partnerships (or multi-authored papers)
with members in different fields are especially encouraged.

The website should be available soon: http://www.bu.edu/conscio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contact consciousgrads@gmail.com

Workshop on Neuroscience and Ethics

Paul Churchland 的老婆 Patricia Churchland,
另外還有Owen Flanagan(Flanagan耶!)、Neil Levy即將來台。大家要不要組團參加?

------------------------------------------------------------------------


台灣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 ELSI 研究中心為推動國內有關晚近神經科學
發展所衍發之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的尖端研究,非常榮幸邀請到三位國
外著名學者 Owen Flanagan、Patricia Churchland 和 Neil Levy 來台同
場演講,並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擔任這次會議的主持人。

Professor Flanagan 現為杜克大學哲學與神經生物學講座教授(James B.
Duke Chair,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Duke University, Joint
appointments in the Departments of Neurobiology and Psychology;
Author of The Really Hard Problem: Meaning in a Material World,
MIT Press, 2007)。

Professor Churchland 現為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委員、加州大學哲學
系講座教授、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得主(Member of US President's
Council on Bioethics; UC Presidential Chair in Philosophy; MacArthur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Genius Award)。

Professor Levy 現為牛津大學神經倫理研究中心主任、澳洲墨爾本大學應
用哲學與公共倫理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Director, Oxford Centre for
Neuroethics; Senior Research Fellow, Centre for Applied Philosophy
and Public Ethics,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Journal of Neuroethics,
Main Editor; Author of Neuroethics: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本次演講題目為 Neuroscience and Ethic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Brain。時間訂於 2009 年 1 月 6 日(星期二)下午 2:30 在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科技大樓一樓簡報室(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06號)舉行,竭誠
邀請各位學界先進蒞臨參與討論,以促成相關研究在台灣更為蓬勃的發展。

若有意參加請至以下報名網址報名:
http://elsi.nccu.edu.tw/2009/register/index.php
謝謝您。敬祝
研安

台灣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ELSI研究中心敬邀

**備註:以下為國科會地理位置圖網址: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4219&CtNode=300&mp=1
*開車停車資訊:和平東路、建國南路口與和平東路、瑞安街口皆有停車場。

Monday, December 15, 2008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Guidelines to writing a philosophical paper

早上八點半,我剛打完最新的sample paper
九點全部印完打包送到FedEx去
開始一連串戲劇性的不幸 一路搞到中午。
只能說...這麼趕對心臟不好。請大家早點開始寫。

http://www.jimpryor.net/teaching/guidelines/writing.html

Especially...

"A good philosophy paper is modest and makes a small point; but it makes that point clearly and straightforwardly, and it offers good reasons in support of it

People very often attempt to accomplish too much in a philosophy paper. The usual result of this is a paper that's hard to read, and which is full of inadequately defended and poorly explained claims. So don't be over-ambitious. Don't try to establish any earth-shattering conclusions in your 5-6 page paper. Done properly, philosophy moves at a slow pace."

And...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nd philosophical writing require careful and extended reflection. Don't wait until two or three nights before the paper is due to begin. That is very stupid. Writing a good philosophy paper takes a great deal of preparation."

Some brainless but useful stuff:

connectives:

  • because, since, given this argument
  • thus, therefore, hence, it follows that, consequently
  • nevertheless, however, but
  • in the first case, on the other hand

Links for Budding Philosophers

http://www.jimpryor.net/teaching/links.html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Tips on writing philosophy papers

Tips on writing philosophy papers

http://www.jimpryor.net/teaching/index.html

http://www.nd.edu/~ajauerni/Teaching.htm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Friendly Departments for Undergraduate Consideration

PhD Programs
1.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3. Princeton University
4.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partment; not the Philosophy Department)
5. Harvard University
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7. University of Arizona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9.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1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12. Carnegie Melon University
13.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14.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5. University of Utah

M.A. Programs
1.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Notes:
Ranking is based on Brian Leiter’s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 found here:http://www.philosophicalgourmet.com/overall.asp

For details go here: http://experimentalphilosophy.typepad.com/experimental_philosophy/2007/07/experimental-fr.html
And here: http://www.philosophicalgourmet.com/departments.asp

At Philosophy of Brains:
http://philosophyofbrains.com/2007/08/30/my-placement-record.aspx

Recent Advice (9/17/07):
http://aidan.mcglynn.googlepages.com/adviceforwannabephilosophers

Tuesday, December 09, 2008

12/10 晚上播電影"Michael Collins"!

我借了一部電影"Michael Collins (豪情本色)"
明天5點下課後在823教室播放,大家留下來一起看吧!


The New York Times的電影介紹& review:
http://movies.nytimes.com/movie/154518/Michael-Collins/overview?scp=1&sq=Michael%20Collins&st=cse




Sunday, December 07, 2008

Friday, December 05, 2008

有無知的權利嗎?

今天Terry提到了當年Amartya Sen (1998經濟諾貝爾獎得主)反對utilitarianism的社會主張:
每個人要有可以(這邊的可以是指"capable of")達到最高自由度的權利, 可以決定自己和社會該怎麼發展的自由. 這是他Freedom as development的核心理論: 社會的發展目標應該是讓所有人都具有可以追求最高自由度的可能性. 拼經濟原始的目的也在提高自由度(金錢越多可以做的事情越多), 但是只注重經濟的發展而不注重其他重要環節的發展(如環保, 教育, 醫療等), 就本末倒置了, 反而可能讓每個人的自由度下降.

Terry以Sen的理論回覆Milk+的utilitarianism主張: 要追求豬的快樂也可以, 但是至少是我在選擇過後決定要做豬的快樂的! (說實在話那個在駭客任務中最後選擇要回到母體裡面去的技術人員他也是在有了自由度後才選擇回到母體的, 只要能夠在回到母體後消除他原本知道母體外世界這件事的記憶和知識, 他就滿意了. 這是他在有知的情況下選擇做無知, 並非他原本無知就很好, 不然他當初幹麻要跳出母體, 還不是在有一天有知時憤恨自己曾經無知?)

我相信Milk+應該非常能夠接受以下的結果: 雖然我"有知"並且有"選擇權"後, 仍然"可以選擇做快樂的無知者(也就是選擇後做記憶和知識的消除) " 那麼就不反對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並且有選擇權.

我設想你是可以接受這種情況的, 你知所以反對強在快樂的無知者身上灌有知, 只是因為他之後沒有辦法再度選擇無知這個選項罷了.

這樣你應該可以不持utilitarian的主張, 也贊成Terry的主張了吧?

那既然每個人都該有知的權利, only if他的選項也包含了回到無知, 你可能會問要怎麼回到無知?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那麼"知的權利"似乎就有點shaky了.

我個人認為, 這樣的話如果開發出一種藥物可以讓人失憶, 或者自殺, 都應該要核准個體可以自由使用, 因為最高的自由度應該包含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選擇無知的選項.

至於在開發出這種藥物之前, 雖然"讓人有知"並不能夠提高自由度到"可以選擇無知" 但是至少可以高到"有alternative選項." 不過, 如果你身在連其他alternative都決定不可行, 連走出去抗議或者發聲的自由都沒有(一但要出門抗議就會自動被電擊之類的)的超級極權世界, 有知確實不能提高自由度, 只是徒增痛苦.

不過只要世界不是這樣, 只要可以有自由度在, 那麼就算不能夠選擇無知, 我也覺得還是要能夠盡量有知, 才能夠有選擇的能力, 才能夠選擇自己可以更快樂的. 也就是說就因為無法選擇無知而消滅掉所有的選擇權, 那真是throwing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water.

不過我想想, Milk+可能還是認為...
而如果發現除了已經脫離而回不去的那個無知選項外所有選項都很悲慘....
例如說駭客任務的技術人員他想要回到母體, 結果發現母體竟然他X的被Neo給毀掉了, 那麼...
這是一件非常幹的事情, 幹到寧願不要有任何的選擇權.

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影片共有九個部分,下面是第一部分。看到政治的那一段,讓我想起之前洪老大批fMRI……XD 我個人相信,願意挺身而出,反對「沒有證據的暖化」的科學家與非科學學者將會越來越多。因此我把影片貼在這裡,另外,也推薦《暖化,別鬧了!》這本書(雖然個人覺得讀起來有點硬……XD)。

Monday, December 01, 2008

2008 歐洲魅影 @ 陽明
























陽明和歐洲經貿辦事處合辦第四屆的歐洲魅影
2008歐洲魅影官網 http://www.infine-art.com/eufestival/
陽明藝文中心 歐洲魅影頁面 http://www.ym.edu.tw/cah/event_anno.html
在陽明的場次如下: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SYAC] 投稿俱樂部會員招募正式開始

The Submit-Your-Abstract Club 投稿俱樂部開跑!

請收到信的各位同學踴躍參加,也歡迎邀請他校學生及老師加入。

有意願跟大家分享投稿經驗的大大們也請與我連絡,謝謝啦!

誰有Thomas的email address? 拜託幫我轉寄給他吧,感謝。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2009 意識領域的conference

大家努力投稿吧!明年先去柏林再去香港吧!

ASSC 13
Berlin, June 5–8, 2009
網站:http://www.assc13.com/
投稿deadline: 2/15/2009









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2009
Hong Kong, June 11-14, 2009




1128 Friday Social

明天的Firday Social要去吃薑母鴨(?)
大家記得把時間空下來喔!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為了區分身體動作與環境移動...

這是雞發展出來的策略:


人呢?人是怎麼解決身體動還是環境再動的問題?顯然不是頭定住不動就好...
人比雞複雜的多...否則你就會看到街上一堆人頭都不動....

[update 20081126]

現在不是要update關於雞與人的motion correction feedback system,
而是對於「雞」與人的關係,有感而發。

我有個朋友以前他養了一隻寵物雞,是在路上隨意抓到的。
那雞不知道為什麼就跟他非常的要好,如影隨形。他跳雞就跳,他跑雞就跑。
當他到樓下時,雞還會飛去找他。當雞孤獨時,也會四處找尋他。
他們常常跑出去散步,雞會在草叢中晃,當他要走的時候,雞就會邊飛邊跑的繞道他腳邊。

他的名字好像叫做咕咕雞?

有天雞年邁了...(養了五年還是八年?原來雞可以活這麼久...)不小心踩空骨折,從此無法走路,
他就天天抱著雞餵食、走來走去。

我眼前出現一個畫面:一個老人牽著一隻老雞向著夕陽邁進....陽光耀眼得淚都要流出來了。(擦)

這讓我想起愛西莫夫小說<<基地>>的蓋亞篇,蓋亞星球上的人類已經與萬物共意識,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人因此很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與智慧
女主角在人類男主角的壓迫下不得以殺害襲擊的敵方時說
(以下只是我的記得的對話,不完全正確):
「我已經盡力不要破壞這個生命了...你為什麼要逼我?漫漫宇宙中好不容易有智慧的產生,我們欣賞都來不及了,你這麼做就像要我破壞掉一幅千年古名畫!!如果可以,我希望只要這邊剝一點顏料、那邊去一點色彩就可以讓他不攻擊我們,盡量保持原作的完好,你為什麼要逼我殺他?」

總之,我們每天吃雞吃得這麼高興,飼料雞死前全擠在一起、無法站立也無法坐下,又是剪喙又肥得全身是病痛,打滿各種賀爾蒙和抗生素...

我們竟然把這種有情感又有心智(至少有感覺有認知能力吧)的生物這樣對待。

食肉本無罪。我只能替雞說一句話...
「我一隻雞,離家這麼遠,過得這麼辛苦,你為什麼要欺負我?」

視覺的錯覺可能不只是由visual cortex產生... 這是什麼意思?

Eye Flicker Explains 'Enigma' Optical Illusion

By Brandon Keim EmailNovember 21, 2008 | 5:21:40 PMCategories: Perception

Enigma

300pxtroxler_fadingsvg Rapid, unconscious eye movements explain a famous optical illusion in which a still image appears to move.

When the eye movements, called microsaccades, were suppressed, test subjects reported that the Enigma illusion — an illustration that seems to flicker and turn — remained stationary.

Scientists don't yet understand exactly how microsaccades contribute to vision, but they seem to help us perceive peripheral details while fixated on an object. (To experience this yourself, focus on the dot in the image at right. The fixation will reduce your microsaccades and cause the surrounding circle to fade.)

"Our subjective experience is that sometimes our eyes move, and sometimes they don't. But they're moving all the time," said Susana Martinez-Conde, a visual neuroscientist at 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in Phoenix.

Martinez-Conde's findings, publish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 more than explain a neat trick. They also suggest an answer to an optical controversy: whether motion in static images originates in our eyes or our brains.

The eyes have it.

"If we can prove that microsaccades are involved, this rules ou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llusion comes solely from the visual cortex. It may be involved, but the illusion starts with the eye," she said.

Martinez-Conde still doesn't know exactly how microsaccades create the false perception of motion. She suspects that each slightly differing peripheral image either displaces or is superimposed over the previous image, resulting in movemen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causes, she said, but her findings may be immediately insightful: Microsaccade disorders may underlie some vision disorders.

"Individuals could produce too many microsaccades, or not enough," said Martinez-Conde. "But they're not typically studied in eye exams."

Microsaccades drive illusory motion in the Enigma illusion [PNAS]

Images: 1. Isia Leviant's "Enigma" / Michael Bach 2. Troxler illusion / WikiMedia Commons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暴力與正義









不論政府,甚至反動政府的人群,暴力是最後手段
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暴力都是不正當的,
尤其在被壓迫者身上,我們看到太多從前革命的熱血暴力如今轉變成為被歌頌的對象。

暴力者的確無法站上道德的高地,也應遭受自身良心的譴責。
只是,為什麼革命爭取到的價值往往是更珍貴的?
是什麼值得犧牲我們的道德高地?
檢視世界歷史的共通處,是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和正義。

從過去幾年到今年11月初陳雲林事件一路看來,
執政者經常直接略過與意見不同的人協商、溝通、達成共識。
一意孤行的運用行政威權達成手段,
最後無可宣洩憤怒不滿的人民,成為他們口中的暴民,走上街頭。
只是,若社會健全,何來暴民?

若說他們是犯罪者,法律便能制裁。
稱他們暴民,不就正顯現了政府可憎的壓迫嗎?
因此古今中外皆然,先有暴政,才有暴民的存在。

更不要用社會秩序當作藉口,
政府與既得利益者以此藉口催眠自己的同時,也想要繼續麻痺這個社會的正義。

讓我想起托爾斯泰早在100年前就說過:
「我們在和政府權力落差如此大的情況下,仍然矢志爭取我們應有的尊嚴。
荒謬的不是我們抗爭的意願,而是我們所欲抗爭的不正義竟然能繼續存在。
他們擁有無數的金錢以及無數的部眾;我們只有一樣東西,但卻是世界上最有威力的東西──真理。」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來去了解fMRI的限制


我已經快受不了blogger的格式了...為什麼怎麼做排版都會跑掉或者變得很怪?
我自己的blogger亦是如此.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2008 秋季系列演講 (五)

傅皓政, "知識與證據"
2008年11月21日 下午2點至4點 @陽明大學圖書資訊大樓839室
歡迎線上報名: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K1JgKFDDcwjHdDpqXv_sYw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明天有有趣的演講喔

Prof Vincent Walsh

Hearing rainbows: why do we see anything at all and how does synaesthesia emerge?

Time: 3~5 PM Nov-18 (Tuesday). 
Venue: Room 615,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條條大路通政黨協商

學生總是害怕被貼上標籤, 被貼上標籤後就被歸檔放在書架中, 然後乏人問津.
因為一旦被貼上標籤, 就有了成為工具的嫌疑. 所以就"不代表本台(台=台灣)立場"

現在人的心中鞏固的政治色彩=工具, 代表我們對於政黨的極度不信任.
工具化的意思就是政黨不再實踐所謂的國家理想, 而是利用某些看似實踐國家理想的東西, 去達到政治人物或者黨派的個別利益.

這或許對於本來就要在政治界混的人才有用, "喔他有政治色彩!他一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這看似沒有利益的事情!" 但是, 政治色彩對於一般民眾, 有利益這回事嗎?為什麼要怕被貼上標籤? 難道色彩=不理性?

先將焦點放在政黨層次. 哪樣的活動會被定位成政黨工具? 為什麼外界會如此懷疑?

政黨工具之明著來的:

最明著來的就是由某黨直接辦某個青年活動.
如逆風行腳. 年輕人腳步踏過全台灣, 在苦行中體會台灣, 代表對台灣的真誠. 這些就明顯是為了建立黨的形象而來的. 所以支持或參與就等於是支持著某個黨. 這沒有問題.

比較爭議的是所謂的"公共議題"或"基本人權議題"活動由某黨辦理時. 如入聯公投遊行或反反分裂法, 雖然說這活動本來就代表該黨立場, 因此參加的人等於是認同該黨這方面的主旨, 但是有很多只聲援該理念但是並不想要同時聲援整個黨的, 就會覺得參加了等於是挺某個黨, 某個黨也會利用這種數字去宣傳對自己黨而非主旨的支持人數. 不想要成為該黨支持者的人因此認為這樣的活動對某黨是工具, 甚至有可能該黨都沒有完全相信這樣的理念, 只是認為他叫好又叫座就拿來用了.

我相信在後者這種狀況, 幾乎所有的"中間選民"都會做出這樣的懷疑. 太多的類似集會遊行法與鳥籠公投法的事件告訴我們, 政黨最後都是可以為了利益妥協, 讓支持他的人像笨蛋一樣掛在那.

政黨工具之陰著來的:

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 我們就來假設,
1. 假設有一派的人, 他們正在執政所以沒有面子說自己做錯了, 也不願意修改集遊法.
2. 假設有一群學生, 她們要求執政者道歉並且推動集遊法. 他們出現是一群強而有力的老師帶起的, 但是本身並不如老師們來得強.
3. 假設這個社會的標籤方式, 非藍即綠, 而且選擇的依據是為了利益而非為了一個社會理想.

如果學生真的是所謂的綠色的, 那麼這個活動就會被定位在跟以往一樣 都是在野黨為了要方便自己可以集會遊行所以想要修改法. 但是綠執政時, 自己都沒有想要修改法案了, 所以從這不一致的行為中, 可以看出聲張修法的虛偽性. 這次抗議也因此完全不用理會, 因為這一切都是虛偽的. 甚至可能會演變成鳥籠公投法的訂立模式, 民進黨與國民黨互相合作協調出對於兩黨有利但是對人民無利的新法出來, 民主人權不會因此獲得進步.

當然學生也有可能被滲透了, 藍色的人混雜其中, 為了與執政者邀功, 一方面弱化學生的訴求, 讓他成為一個抽象的普世價值的爭取, 去掉需要道歉的人事時地物等政治威脅, 同時與政府協調摸投策略,
讓執政者產生願意聽取民意的民主形象;
讓參加抗議的人發洩完情緒達到目標後回家睡覺,
自己則因為協助平定這場抗議有功得到好處.
做出來的承諾遲早會跳票, 做出來的修正因為補上了配套所以實質上還是沒有任何的差別, 甚至可能會更糟糕.所以這場由抗議仍然是權力鬥爭遊戲的其中一個棋子, 民主人權也並未因此獲得進步.

這兩種走向都是邁向政黨協商, 雙贏通吃的結果. 兩黨間未必對立,
甚至第二個假設狀況中, 藍的滲透的"藍"並非真正藍的人而是想要跟藍合作的綠也不一定.

這兩者, 配合蒐集的資料, 是我想過的可能性中最有可能的狀況. 學生運動意外搞大了, 兩邊搶食大餅. 若學生或者支持的老師不夠堅持, 很容易就淪陷了.

所以...為什麼學生不想要被抹綠抹藍抹X?
因為怕被解讀成工具.
這個恐懼背後的依據, 就是政黨不管來明的或來陰的, 都可以透過這些活動產生表象上的進步, 但實際上是自身利益的取得, 甚至是政黨協商的雙贏結果.

誰還有真正的理念在? 我們幹麻繼續當笨蛋支持這樣的運動?

或許往好的方面去想, 或許所謂的進步就是這樣進行的.
人民抗議
政黨對立
政黨協商
然後一個半成品出現
人民抗議
政黨對立
政黨協商
一個更接近理想的瑕疵品出現
人民抗議
政黨對立
政黨協商
.....

聽說野百合推翻萬年國代也是宋美齡派與太子派之間的角力下學生被當成工具產生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也不錯不是嗎?

但是往壞的方面想, 只要有所謂的政府存在, 只要有一小撮人變成"職業"的政治人物而不是臨時出現的服務人員, 那麼她們把自己工作當成自己的職業好好的經營, 獲得利益, 就跟任何人在任何工作職位上努力的為自己著想一樣不為過. 但是政治人物一但變得如此, 政府便不再是為了人民, 而是這群職業份子力爭上游的工作場所了.

政黨中的政治人物就是這撮人物的集合體和養訓所.

所以我們不相信政黨.

有沒有可能, 可以找到一個完全沒有政治利益的團體, 做出懶人包來讓我們都可以了解現況, 然後就直接由人民做決定? 可不可以不要再透過政黨的手?

這次的學生運動, 看到的是往這方面的努力. 透過現場的直接民主, 學生試著讓一切的重大決議都通過場上的靜坐學生同意, 試著要讓自己的想法和理性成為行動的依據. 而不是透過某人之手, 讓政黨有協商的機會, 達到充滿利益但離理想遙遠的目的.

然而這次的行動中, 確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和一件事情做了, 讓這樣的模式沒有成功.

沒有做的事情就是懶人包的提供. 如果要以民為主, 民需要be kept well informed, 需要對於環境的充足知識和資訊了解. 現場的靜坐人, 現在完全與世隔絕, 也因此沒有辦法做好的決定. 更不用說在選出策略擬定小組後, 小組與媒體新聞稿發言都完全在現場的了解之外自己進行了. 也沒有讓現場知道. 這樣的組織非常的危險, 非常有可能在任何人的指導下, 不知情中就被某些黨派滲透, 成為工具了.

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挾著超脫藍綠, 肅清現場帶著政治色彩的人.
一開始我有提到, 整個活動被染色, 擔心的是外界將活動解讀成工具而非本台立場
然而個人層次有政治色彩, 卻與利益無關, 那就像宗教一樣只是代表某個人個人的政治立場偏向.
為什麼因此要肅清有色彩的教授來演講, 肅清有色彩的同學來靜坐?

為什麼只是因為他是北社的, 廣播台就不能夠訪問billy pan?
為什麼只是因為成員中有支持台灣獨立的, 澄社就被參與的老師直接排拒在外, 不得進場演講?
為什麼不能夠穿著勿通匪類的衣服進場? 個人穿著難道代表本場立場嗎?

這是這次行動中我完全不能夠理解的動作.
我不能夠理解, 為什麼最追求超越政黨, 追求普世基本價值的活動, 在怕被黨工具化的時候, 不只是沒有防備內部是否被滲透, 是否有在進行政黨協商的暗地動作在進行, 還去肅清來支持的教授與學生, 對個體做出discrimination (區隔, 歧視).

這已經是嚴重迫害人權和自由言論表達的團體了. 一個違反自己信念的活動.

如果超越藍綠就是肅清藍綠 (更何況現場沒有明顯是藍的, 所以肅清的都是綠的), 將個人層次的政治色彩等同於整個活動的政治色彩與工具化, 那麼這樣的超越藍綠, 堅持中立的背後就是對於個人的泯滅.

希望一切都能夠改善.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新聞分享】切除1/6大腦僅忘記如何走路

榴彈碎片穿眼刺腦 英軍切除1/6大腦僅忘記如何走路

更新日期:2008/11/09 10:48 國際中心/編譯

英國有一名死裡逃生的幸運士兵,原本在阿富汗服役的他,被一枚爆炸的手榴彈碎片擊中右眼,彈殼還卡在他的腦部。當時醫生認為這名士兵的存活率只有兩成,而且就算救活了,也可能跟植物人差不多,沒想到士兵的復原狀況令人意外,現在甚至還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

「一枚手榴彈從門口滾出來,就在我面前爆炸,那就是我對阿富汗的最後記憶」在英國什羅普郡一處軍營的校閱隊伍中,一名從阿富汗戰場調回來的陸軍中尉貝瑞回憶道。

曾經在阿富汗服役的貝瑞,當時被手榴彈擊中,緊急治療後發現,手榴彈碎片射穿貝瑞的右眼,並且卡在他的頭部。軍醫不敢立刻為他動手術,直到貝瑞狀況稍微穩定之後,才把他送回英國就醫。

回到英國後,醫生為了取出碎片,密集為他開刀,最後切除了至少六分之一的大腦組織。原本醫生判定貝瑞頂多只有兩成的存活率,而且即使復原,也可能會像個植物人。

沒想到貝瑞復原情況良好,唯一的副作用只有忘了怎麼走路。貝瑞回憶,「我得再學怎麼走路,那花了一段時間,我記得在物理治療時,他們說嘿詹姆斯我們要讓你再度走路。」、「那時我插著導尿袋,靠助行架支撐,那時想要是我的夥伴看到,不知他們會做何感想。」

受傷復原後從走路開始學起的貝瑞,進步相當神速,現在他已經回到軍中值勤,也成了同袍的最佳精神支柱。(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詹珝榕、陳慧蓁)

Saturday, November 08, 2008

野草莓運動:集遊法違憲、人權變不見

網址:http://action1106.blogspot.com/

1106上午11點,一群大學生、研究生、大學教授、文化工作者與市民,在行政院前開始為了自由人權而靜坐。我們從下午2點開始陸續加入他們。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經驗,所有的決定的都是現場參與者的討論與表決所產生,每個人都可以對接下來要做什麼、遇到問題該怎麼解決表達你的看法。現場的運作方式,例如:各種工作小組的產生以及工作執行也都是透過徵求自願者來完成。

在靜坐一天一夜後,1107上午10點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出面與學生溝通。但是,我們的訴求完全沒有得到薛秘書長的直接回應。因此,大家決定繼續靜坐下去,為共同的理想而戰!

1107傍晚,在警察三次舉牌抗議我們違反集會遊行法後,我們遭到驅離。但是,遭驅離後,我們又再度聚集,目前在自由廣場前靜坐著。1107晚上的現場,包括靜坐的學生、老師...以及來幫我們加油的市民,現場已經有1000多人,會有更多的人持續加入我們!

現在是1108中午,活動持續進行著,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我們的活動訴求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活動現場直播


1106靜坐活動 說明 (from http://action1106.blogspot.com/)

活動緣起
我們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我們看到了近日來警察不當執法、侵害言論自由,導致合法集會的民眾受傷等事件。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我們為此感到擔憂,因此從11/06上午11點開始,聚集在行政院門口抗議。我們在11/07下午四點遭到警方驅離,我們現在改聚集在中正紀念堂,並發起長期抗戰。

反對警方執法過當、侵犯人權與集遊惡法
試舉出近日警方的不當行為:淨空高速公路車道。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舉國旗。禁止民眾在公共場所說「台灣不是中國的」。沒收人民財物,如旗幟、標語。民眾在圓山附近手持DV拍攝,卻被警方違反行政程序強行帶回警局。民眾想要施放印有「黑心」圖樣的氣球被警方制止。民眾騎機車懸掛支持西藏獨立的「雪山獅子旗」,卻被警方制止且強行帶回警局。上揚唱片行事件等。上述個案,警方以違反集會遊行法、社會秩序維護法、警察職權行使法為由對人民行使的強制行動,已經嚴重的侵犯憲法、民法等上位法規對於人民基本自由、財產權利的保障。

言論與人身自由的重要性
我們深信自由的重要。試想,假使當年政府動員警力驅散凱達格蘭夜市、驅散紅衫軍,那麼台灣的公民就沒有機會聽取社會上不同的意見;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被驅散,不同的聲音才得以被聽見。人只有曝露在各種不同的意見中,才能學習判斷意見的優劣,這是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也說明了言論自由為甚麼可貴。

正因自由如此可貴,憲法明文保障此項自由。位階較低的法律,應該輔助憲法,將之具體實現並定其界限。然而,威權時代、戒嚴時期遺留下來的集會遊行法,卻嚴重危害言論自由。它的許可制預設人民的集會遊行會違法;它的禁制區寬免政府機關於民意的挑戰;它授予警察過大的裁量權,竟使警察執法時越俎而代法官之庖。

具體訴求
修改集會遊行法

因此,對於集會遊行法我們有以下幾點具體建議:(1)許可制改為報備制。政府不應事前審查,預設人民的集會遊行會違法;(2)檢討禁制區之規定。集會遊行是手無寸鐵、無權無勢者陳情抗議的方法,現行的禁制區規定卻不容人民挑戰行政機關;(3)規定警察執法的界線。避免警察無限上綱、恣意妄為;(4)取消刑罰,改採行政罰。就同樣的行為而言,集會遊行法規定的罰則比其他法律苛重,違反比例原則。

處分失職警務人員
有關近日人民與警察的衝突頻傳,我們感到相當心痛。也有人質問我們為什麼不站出來譴責群眾暴力。對此,我們做出以下的回應:我們堅決守護、支持人民表達意見的權利,也堅決反對任何暴力的手段,不論暴力行為來自於人民或者警方。我們從近日發生的許多事件看到,人民的暴力可以由法律來規範,警政單位的公權力卻可能濫用,並擴張成無所節制的暴力,沒有受到應有的約束。因此,我們譴責政府與警方擴大解釋法律、不當使用暴力的手段來壓制人民合法表達意見的自由;調查處分相關失職警務人員;警務、國安長官必須下台負責。

馬英九政府道歉
警察執行強制行為時代表的是國家暴力,國家暴力的使用必須以維護人民生命、自由、財產權利為最高優先,不可不慎。但警察單位終究只是執行命令的機器,政府以及執政黨的立場和命令,直接影響一線員警如何執行勤務。我們譴責馬英九政府踐踏我國民主自由的基本立國精神,必須道歉。

發起公民不服從運動
我們是以學生為主體發起的公民不服從運動。當政府依照違憲的集遊法行使法律或者不當解釋法律時,後續的公權力行使是缺乏正當性的,對於缺乏正當性的公權力,公民有不服從的權利。我們希望所有認同我們訴求的公民、市民來一起參與這場運動,共同要求「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Tuesday, November 04, 2008

Keller, Evelyn Fox 在台灣...

這星期國內國際時事太多 又趕著申請 都沒有留意身邊的重要事情


Keller, Evelyn Fox 在台灣啊!!!!

最近女性科學家研討會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Dr. Keller, 她就是Keyword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以及The Century of the Gene的作者,是我最感興趣的philosophy of biology的重要作者之一。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專屬腦細胞 看到偶像就活化

專屬腦細胞 看到偶像就活化


美國女星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 )因演出電視影集「六人行」而聲名大噪,
不過她可能想不到,她的影迷腦中已經有一個細胞專屬於她,在她出現時做出反應。

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人們是以一個一個專屬的腦細胞來辨識特定的親友或名人,而非由數百萬個腦細胞同時處理影像。
也就是說,珍妮佛安妮絲頓的影迷有一個專門處理她形象的腦細胞,同時也擁有處理親友或其他偶像個別腦細胞。

這項研究成果由英國列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他們在8名準備動癲癇手術的病患腦內植入64個微小電極,
以找出癲癇發作部位,其中許多電極裝在與長期記憶儲存有關的「海馬迴區」(hippocampus)。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有一名病患的其中一個腦細胞會對珍妮佛安妮斯頓的照片產生反應,
然而同一個腦細胞對其他80多張動物、建築物、名人或尋常人的照片毫無反應。

研究人員還在另一名病患身上觀察到類似情形。這名病患有一個腦細胞專責處理影星荷兒貝瑞(Halle Berry),
這個腦細胞不僅對照片有反應,對畫像和有關她名字的圖像亦然;
不僅如此,即使荷兒貝瑞穿上貓女的面罩和戲服,只要病患知道那是荷兒貝瑞,這個腦細胞也會活化起來。

此發現將有助於了解記憶的形成和儲存。




我比較好奇這兩個女人是共用一個腦細胞,還是分開的?
若是共用同一個腦細胞,那就只是[追星細胞]
若是分別為不同的處理狀態,這議題會比較有趣一點

申請出國系列:選哪個program?

話說哪些哲學博士班學程是你們到時候會想要申請的呢?


裡面不只是把學校的哲學強度作了個評估排序

還有分成不同類別的:


我們最感興趣的應該就是Philosophy of Mind and Philosophy of Cognitive Science一區吧!

請大家現在就開始逛科系,想想你要去哪裡。不要像我現在太多事情在手上根本沒有時間看= =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今天丟給助教課學生的問題

啟蒙運動失敗的其中一個理由是有心人"以自由之名"這個左看右看怎麼看怎麼對的號召, 排除異己. (The Reign of Terror) . 這一招跟當初羅馬教庭用的是類似的伎倆: 以左看右看怎麼看都不可以說他錯的神之名, 驅逐異端 .

前者在反後反到最後...自己變得跟他一樣了.

這是啟蒙運動精神必然會導致的結果嗎?

還是只要是人類, 不管推行什麼完美的理想, 都會有人去鑽理想實踐過程中的漏洞圖謀一己之利?

還是說...啟蒙運動的精神必然導致這種人的出現?

如果答案是二的話...那怎麼樣的理想才不會出現這樣的人?

各位有心推動革命之士認為呢?

Sunday, October 26, 2008

wooso cofe胡說

看起來不錯
http://www.byja.com/302/ZyClkMnu.asp?MuC=8002&PI0=1&PK=2&PW=wooso&Fid=651&PI=1


店名:wooso cofe胡說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北投路一段75號
電話:02-28937725
營業時間早上11點至晚上3點
網址:www.woo-so.com

好像有固定幾天是啤酒暢飲

2007 10G/ 2008 10G GRE心得

大家好,我是意識研究群的千蕙,雖然非本所學生但是很高興受邀來po文。


昨天沮喪考完10G GRE, 念及所有心哲所學生都會有考GRE的時候,所以在此把我找到的一些資源和心得放上來。 但是我這心得及將失效了...因為新制要推行了...但是還是可以做參考吧?

重點是,我提供了一些連結資源,大家加油囉!


我的成績:

2007 10G V: 540/800 Q: 800/800 AWA: 5.5/6.0

2008 10G 一個月後知道


什麼是GRE? 官網


基本上,GRE是我們要去美國念博士班必考的項目,他的性質類似智力測驗,目的是考驗你對於細緻的語言意義了解,以及數學的推論能力。


考科項目: 語言(verbal, V)、數學(quantitative, Q)、分析(Analytic Writing Assessment, AWA)


所以他的數學跟語文就跟我們國、高中考的智力測驗感覺有類似到: 語言方面,中文的智力測驗那種對於「是」在不同脈絡下的不同用法的考驗很像; 而數學方面,雖然大家都說「就是國高中的數學啦」,但是計算方法上雖然相同,他考的卻都是「觀念」,所以轉不轉得過來蠻重要的,而不是用台灣人超強的數學能力去蠻幹。(不過因為我們太強了,所以就算蠻幹也都算得出來拿滿分)


心得: 關於verbal用的單字,雖然每個人都說「這些是一般美國人打死一輩子都不會用到的字啦,GRE在搞什麼啦欺負外國人喔」,但是這些單字卻是充斥在我們的論文,紐約時報的評論,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常用單字」。也就是身為知識分子和要出國念哲學的人而言,「本來就該知道的」單字。所以喔...官方的說法也是有道理啦: 「如果你這輩子讀過很多好書,那麼就可以輕易的考這場試」(reference找不到) 同時,我認為語言精細程度反映的正是我們能夠操作的概念精細度,因此會這些單字代表我們的概念精細度有足夠的水準。光這點就足以說明為何我們本來就該朝向這方面的單字know-how水準前進,GRE本來就該要考高。



*重點*對我們學哲學的人而言,GRE究竟要考多高?


GRE滿分分數: V 800 Q 800 AWA 6.0


參考資料一: DUKE哲學所招收的學生的GRE平均 你看看,隨便就要700分。

(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重考,因為540看起來真的很差強人意。)


關於要考多高,很多人意見不同。GRE分數只是個「篩選」的條件,是一堆助教在收到你的申請資料後做分堆工作的步驟。所以SOP和推薦信遠遠比他還要重要。有些老師因此說為了考高GRE而沒有把sample寫好,沒有給老師充足的時間寫推薦信,沒有把學校的資料查好,得不償失。有些老師也會說,GRE不好讓其他的資料根本就不會到評審的手上...所以究竟要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大家自行斟酌吧!


怎麼報名GRE ?


*為什麼台灣考法跟其他國家不同?

台灣、中國和韓國是惡名昭彰的地方。原本GRE是機考,也就是用電腦考試。每月用同一個題庫(考題都經過效度的統計,因此不能隨機從大題庫抽題,每月題庫都是精心設計的)。但是強大的十六億人口竟然有辦法破解出來這個一個月換一次題庫的規律,補習班開始動員大量的人進去把考題背出來。月初去補習,月底就可以拿這些強者背出來的題庫去考試啦。外國人被這種考試鑽漏洞的方法給嚇到,就禁止我們這些地區去考機考,改成一年考兩次(兩次總抓不到規律了吧)的紙筆測驗。


GRE怎麼報名?


講這麼多就是要說,要考GRE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出國考機考,另一種就是在國內考紙筆測驗。我是有聽說一些學校不接受華人地區的學生在國外考的GRE,或者比重會減少,但是這部分並沒有官方的直接公布,只有少數人寄信給學校時獲得該校的信件回覆內文有說明,大家可以自行問問看。

國內報名網站: http://www.lttc.ntu.edu.tw/GRE.htm*/注意: 請不要上官方網站報名。*/

國外報名法因為我沒有經驗,請大家自行google!

GRE準備心得: 基本上只有一句話: 提早準備

我個人因為有些英文的背景,所以方法上或許不大適用所有人。

所以或許去補習、拿傳說中的方老師十一張或者黑寶書、紅寶書、藍寶書會比較好也不一定,關於這方面的資源我只有草率的使用一點點而已。

AWA準備心得

對於習慣看、想、討論論證以及做邏輯分析的我們而言,AWA應該只有英文的問題而已。ETS把題庫全部公布在網站上(付連結)了,大家可以開始沒是去看看,去參考

基本上AWA分成兩部分:

Issue: 問你對於某個議題的看法。題目不超過老大平日在聊的各種東西,所以平常認真的想一定有非常多的發揮空間。隨便舉例,人文與科技之間的對立與資源分配問題、通識與專精的選擇、大學的本質與教育的意涵...這些都是最常考的類別。

Argument: 一段大約300字的論證,分析邏輯問題。這部分真的很簡單...要不就是幾個大的邏輯錯誤(例如類比論證的問題啊、invalid deduction等等)要不就是統計錯誤。大概是邏輯越來越精細了吧,這次練習時比去年看到更多的問題,寫都寫不完!

我準備考試期間的材料:

1. 題庫

2. 一本筆記本:裡面紀錄不同的大類別中,可以用到的例子、名言佳句以及論點

3. ETS官方的範例: PowerPrep軟體(報名後會寄給你)裡面有三題範例,從1分到6分的範例都有,建議仔細的分析不同分數的差別在哪裡,尤其是6分與5分的差異在哪。

4. 關掉自動修正錯字和文法錯誤偵測的windows 小筆記本軟體:由於官方軟體並沒有提供spelling check, 因此需要把這個功能關掉後,用最簡單的筆記本去做練習。

練習一陣子就會發現自己有寫得很順手的「模板」出現,模板的意思就是會有個叫統一的開場方式,連結方式和結束方式。這個每個人可以自己摸索。

英文問題:ETS沒有要求要完全沒錯誤,只求不妨礙閱讀即可。

Verbal準備心得:

2007 10G 準備材料: 我只有在用五成的力氣準備GRE單字….其他五成在焦慮與晃蕩。

1. Big Book (舊版) (下載網站) 15%

2. 黑寶書 (博客來連結) 5%

3. 看NYTimes等文章 5%

4. Word Smart for GRE 5%

5. Barron, Princeton, Kaplan 等參考書 20%

感想: 拿著字典般的參考書和黑寶書背單字一點效率都沒有,還不如BB直接寫考題,以GRE看待類比和反義字的方式去背比較快也比較有感覺。

2008 10G 準備材料: 這次準備上花了八成力。

1. Big Book 舊版完整版 (感謝李嘉顥) 40% (配合一開始的讀書小組討論增加cues)

2. GRE Simulator (價值台幣75的台灣題庫軟體) 35% (感謝阿寶還沒有還你錢, 感謝詠皓找到)

3. 藍寶書(感謝詠皓, 在台大附近的書店買的)、方老師十一張 (下載網站) 5%

記取去年的教訓,完全捨棄昂貴的參考書,以BB和考古題為重心。關於背單字方面,當然有脈絡可循是最佳的,但是時間快到時,還是直接寫大量的考題,查考題的單字最快了。雖然已經確定我在反意和類比加起來已經錯了14題,用過往的分數換算法隨艦加減算已經670紛往下算了...但是感覺確實比去年還要來得好。

尤其是GRE simulator, 果真是好物! 配合上字典和字源查詢,單字背誦速度激增!

(關於GRE simulator的妙用, 請期待我自己的部落格下次的分享文吧!)

以下分享我的背法:

多考古題(包括考試工具)以及真正了解自的來源(字根等等)才有夠多的cue背下其意。

所以我推薦兩個網站交互使用: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線上偉氏字典
除此之外就是GRE Simulator這個小軟體了。(有免費和付費版兩種)

下面舉一些例子:
invective
a. buoyant
b. happening once
c. accolade
d. dishonor
這該怎麼選呢?
1. 先猜。 我猜in是負面字,所以d刪除; 但是其他卻不知道。後來猜b猜錯了。
2. 查字典:
invective: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invectif, from Middle French, from Latin invectivus, frominvectus, past participle of invehere
Meaning: of,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zed by insult or abuse
因此答案應該是c
3. 偉氏字典雖然有給etymology, 但是invehere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所以查etymology 字典:
1486, "to introduce," from L. invehi "to attack with words," originally "carry oneself against," from passive inf. of invehere "bring in, carry in," from in- "against" + vehere "to carry" (see vehicle). Meaning "to give vent to violent denunciation" is from 1529.
所以invehi = in (against) + vehi (vehicle, sth that carries) 也就是 carry against

記起來囉!

考古題對我幫助還蠻大的其實,光是寫Big Book又讓我平均分數從530提升到600,最高分有到660過。當然,也還是有一次掉到480過,所以還蠻是不夠穩定,接下來就靠字源和軟體囉!

數學: 慘不忍睹,不要問了。

每個人方法都不同,在此做點小分享。

Saturday, October 25, 2008

2008 台北牛肉麵節


僅供參考,切勿奉為圭臬!
附註:一起去吃吧。 :)

Friday, October 24, 2008

2008 秋季系列演講 (三)

Simon Peter van Rysewyk, "Wittgenstei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facial paralysis"
2008年10月31日 下午2點至4點 @陽明大學圖書資訊大樓839室
歡迎線上報名: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K1JgKFDDcwjHdDpqXv_sYw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講八卦?!


這期的Scientific American Mind的封面故事在討論:
The Science of Gossip: Why We Can't Stop Ourselves

這剛好是我們前陣子的話題,大家看文章來討論吧!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the-science-of-gossip




有輕巧留言功能了

感謝映彤提供這個archive
這個留言功能十分簡單方便及輕巧
送禮自用兩相宜

沒事打個兩句在上面
也可以讓這個Blog更加熱絡

以上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10/24 Friday Social

這星期五的Friday Social要去吃一品山西刀削麵
大家回覆一下是否參加&討論一下交通問題囉!
而且王老師上次沒跟到,這次應該會一起去囉!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在BBS上看到的 fMRI徵受試者

我想去~!

10/24(五)徵5位受試者,到圖資大樓B1做fMRI實驗,約四十分鐘。
時段為 (每個時段一位)10:00-11:00
10:50-11:50
13:00-13:50
13:40-14:30
14:10-15:00
受試者費為500元, 請踴躍報名! :)
受試者限制:女性大學生, 18-22歲慣用手為右手無精神或神經相關病史*身體內無植入金屬* (因為MRI為強磁場)請選擇可以的時段, 並留下姓名,系級,年齡和手機!來信請寄hikaru924@cycu.org.tw謝謝 ^^

啊~!!!!!!限女性orz
咦?我好像也過22歲了....
總覺得會是個難得的體驗 而且還有錢可以拿...

Friday, October 17, 2008

下次Friday Social

下次的FridaySocial由乃嘉和育泰負責
他們的計畫是大家去喝酒、聊天、聽音樂
也找老師們參加
時間是下周五或是下下周五
更多詳情請乃嘉和育泰計畫後po到blog上

大家有任何idea也po上來給他們建議吧

2008 秋季系列演講 (二)


Kevin Kimble, "The Intrinsic Simplicity of Phenomenal Content "
2008年10月17日 下午2點至4點 @陽明大學圖書資訊大樓839室

歡迎線上報名: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K1JgKFDDcwjHdDpqXv_sYw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10/17 Friday Social

時間:10/17/2008下課後
地點:羊吧子 (餐廳介紹:http://rich671023.spaces.live.com/Blog/cns!2BCF1448852473D5!12650.entry)

5:30 石牌捷運站集合後一起過去吧!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自立自強心哲讀書會

有鑒於在心哲的課堂上,新生們往往無法回應Thomas關懷的眼光,只能夠默默的埋頭翻書
我們不希望在這樣下去了,畢竟在我們心中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因此自立自強的讀書會誕生了 !
目前參予的成員有峻安 育泰 堡元 乃嘉
時間是每個禮拜一的 早上十一點開始地點則是839教室
希望其他人有空 也能夠來參加 給予指教!

Monday, October 13, 2008

2008 Seminar on Philosophy of Mind


時間:星期一 11am-2pm
地點:圖書資訊大樓839室

Seminar負責人:劉乃嘉(g01032000@gmail.com)

Sunday, October 12, 2008

2008 Graduate Seminar


由正在撰寫論文的研究生,輪流呈現論文相關報告,並開放大家參與討論。

時間:每週二 1pm-3pm
地點:圖資大樓 R839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Graduate Seminar負責人:楊元傑 (yuanjackyang@gmail.com)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2008 秋季系列演講 (一)


Thomas Benda, "Does a brain in a vat have thoughts? "
2008年10月3日 下午2點至4點 @ 陽明大學圖書資訊大樓839室

於10/2前報名者,可優先於現場取得演講資料。
歡迎線上報名: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K1JgKFDDcwjHdDpqXv_sYw

網頁連結:http://www.ym.edu.tw/phil/ch_p1.htm
聯絡電話:02-2826-7000 ext.6197

Sunday, September 14, 2008

Fall 2008 心哲所學會成員


會長:簡芃
財務部:劉乃嘉
活動部:蔡育泰、鄭堡元
資訊部:劉乃嘉
Graduate Seminar負責人:楊元傑

會員:簡芃、楊元傑、林佳樺、周峻安、劉乃嘉、蔡育泰、鄭堡元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學會章程

20080911 歡迎會ppt

Read this document on Scribd: 20080911 歡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