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南方朔觀點-高鐵案:一個剝削到底的世界樣板

南方朔觀點-高鐵案:一個剝削到底的世界樣板
2009-09-22
中國時報
【南方朔】
 隨著全球財經結構的改變,古典的剝削現象無論在型態與規模上,也跟著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其一,乃是資本流動更加在全球暢通無阻,一個在各國賺取成長果實的全球資本利得階級已形成,並日益壯大。
 其二,則是公司財團在私有化及參與公共建設的名義下,將國家納為剝削對象,這是個公共資源私人化的過程,公司財團是透過掏空國家而間接的對國民做著剝削。
 也正因此,當代法國思想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遂指出,這樣的機制乃是一種「剝削到底的烏托邦」。它造成的結果,乃是貧富差距的日益無限大,政府債務也跟著無限大。由於工程、交通、保險、醫院這些公共利益部門愈來愈公私不分,權責不明,整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內聚力也漸趨蕩然;再加上長期失業的固定化,以及工作機會的不穩定,社會儘管日益不公平,但這種不公平只會造成人們為了自保而更加的自私自利。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說:「沒有社會這樣的東西。」她的話所指的,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只有單獨而驚恐不安的個人,每個個人都已被馴服。
 以上這種新的剝削圖像,指的就是一九七○年代末期開始出現,八○年代擴及歐美,一九九○年代後散布到各新興經濟體的所謂「經濟新自由主義」。所謂的「新自由主義」乃是一組意識形態,它表面上將古典自由主義裡的「個人」概念神聖化與美化,但它說的「個人」,實質上只不過是「公司財團」的代號;另外則是政府的職能裡,除了軍隊和警察權外,它都一律加以醜化,認為政府必然無能。在這兩大編造的前提下,它遂推演出一串說辭─公營事業必須民營化(即財團化)。政府的工程、醫療、機場道路、休憩文化設施,甚至包括監獄,都應委交民間辦理,認為這樣才會有效率。在這些說辭的包裝下,資產階級遂取得了掏空國家的話語支配權。
 新自由主義的這組意識形態,在一九八○年代末進入台灣,由於它符合當時的政治與經濟氣氛,遂很快的就有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制定,以及各種BOT等的出現,迄至目前中央與地方大大小小的BOT案已約七百件。由許多重大BOT弊案,如北投纜車BOT案,南港展覽館BOT等,我們已可看出,台灣的BOT已成了政商勾串利益輸送的最佳快速道。任何工程只要掛個BOT的帽子,政府就可撇掉責任而與財團上下其手。BOT的政商勾串,選舉綁樁,對促進公共建設少,養出了一堆財團則真,財團透過BOT來掏空國家,間接的對國民做著規模空前的剝削。
 而台灣所有的BOT案裡,最壯觀的當屬高鐵BOT案了。高鐵乃是整個台灣政府一切力量都不一定辦得好的重大工程,但卻草率的決定BOT,當時競標的「台灣高鐵」或「中華高鐵」其實都不夠格,都是小孩玩大車,用雜貨店去經營大百貨公司。如此草率的BOT,難怪搞了十年下來,政府會由零出資變成實值的最大出資人了。高鐵搞到今天負債四千六百億,這個爛攤子已成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移植台灣最大的失敗樣板。若干年後全球經濟學家討論新自由主義時,已勢所難免的一定會把高鐵案做為解說的特例。
 由高鐵案我們已看到台灣BOT案的失敗,也正因此,在沒高鐵案時,焦點已不能只放在這個案子本身,而應將全台灣BOT案做一次總清查和總檢討。新自由主義的BOT概念,在意識形態上即值得懷疑,縱使要採行,範圍也應嚴格設限。而在台灣,政治與商業缺乏紀律和權責觀念,當我們以「撿進籃子就是菜」的態度來搞BOT,難怪不但不能促進公共利益,反而因有如此便利管道,而讓貪腐、賄賂、掏空國家等行徑更氾濫了。
 因此,在高鐵出問題的此刻,我們的政府已應全面檢討BOT了。而更重要的是,台灣過去那種動輒拾人牙慧的政策思考模式也應調整了!(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717+112009092200107,00,focus.html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心哲所 2009 秋季系列演講 (一) 人的腦子是做什麼用的?一個人類學的看法

心智哲學研究所 2009 秋季系列演講 (一)


主講人:王道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題:人的腦子是做什麼用的?一個人類學的看法
時間: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14:00-16:00
地點: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階梯教室
線上報名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Rutgers訪問周記

圖:Rutgers U 其中一個校區的圖書館中最少人煙的一角。
很美吧?其他地方更美... 我坐在圖左那張桌前寫完這篇周記(只是湊巧挑中這個角落,並非想要遠離人群),下次再介紹別的地方。

本篇周記僅叨絮幾件小事,沒有什麼穿透性的思想或是深度報導,讀者切勿過分期待。

一個來Rutgers的訪問學生需要辦理以下事物。
1)找房子(由於沒有正式學籍,訪問學生無法申請校園宿舍)
2) A guest id card 訪客證(跟學生證長得一樣,只是上頭寫的是訪客,可以用來借書)
3) A NetID 網路身分帳號(沒這東西不能使用校園的無線網路)
4)訪問學生簽證(及相關所需文件)
5)熟悉課程資訊來源(否則會被耍的團團轉,而且還不能生氣)
6)銀行開戶

抵達美國的前後十來天我為上述事物所煩擾,但仍然耐著性子一一克服。首先搞定的是2)訪客證。所秘說這張證件可以讓我在圖書館借書,我二話不說先去辦這檔事。程序跟在臺灣的監理處換駕照差不多,只是稍微慢個幾分鐘,show id,拍照,回答問題,沒多久一張熱騰騰的訪客證就到手了。

3)網路帳號就沒這麼迅速,從完成填表到收到email通知我可以提取id總共經過了九天,扣掉假日也有六個工作日。也許這就是擁有三萬五千名學生的大學之行政速率吧。令人費解是,沒有NetID就不能在校園上網,但他們還是只用email通知申請者提取id,申請者沒有能上網的朋友是永遠拿不到id的...

房子比我預計的還要早租到,但也許是太過心急又遇到九一勞動節放假,很多人出門遠行,就連那些急著要把房子租掉的人也不例外,唯一在星期五還能跟我約的老謀深算詐死人不償命的壞脾氣男人成了我的房東。簽了約之後我才發現他的房子沒有洗衣機、沒有網路,而且他還成功地讓我付他固定的水電瓦斯費... 移民們(他分享了他的移民經驗)能在美國落地起家也許就是需要一些特殊技能...

租了沒有網路的房子又還不能用學校的無線網路,我沒有充裕的時間上網查詢課程資訊。在朋友家上網時總是分秒必爭地把要買的書訂了、該回的信回了就匆匆下線。於是所秘成為我所依賴的資訊來源。所秘的效率我是見識過的,但印個課程資訊給我應該不成問題吧!果然她喜孜孜地把早就準備好的文件列印出來交給我。那是一份哲研所開課課程總表,記載了時間、地點與授課者。我拿著它照表操課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最重要的一堂課,Fodor的心靈哲學,竟然列錯的地點,連時間都有出入。

因為這個錯誤我莫名其妙上了一堂大學部心理學的討論課。為什麼我沒提早發現呢?好巧不巧那天他們討論的是Turing Test,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又錯過開學第一堂課,加上聽聞心哲是兩個教授合開,主要是另外一個教授講課,很自然地判斷眼前這位年輕青澀的女講師就是傳說中的“另一位“教授。猜想因為我的生面孔及所坐位置使然,這位年輕的講師很頻繁地把目光放在我身上,以致於當我終於忍不住作勢要發言的時候(不是因為我的表現欲而是大學生漫無章法的討論實在令人想打斷...((對,這時候我已經有警覺事情不妙了,但也無可奈何)))年輕女講師不顧還在發言的同學馬上作聲問我意見,就這樣我竟然還貢獻了壓倒性的意見,打破了原本爭論不休的僵局。課後講師很親切問我的名字,我才有機會問她心哲的上課教室究竟在哪。待我抵達時,只見滿室穩重看似正在思考的研究生們浸淫在嚴肅氣氛之中、老態龍鍾的教授站在投影簡報前徐徐講學。我的出現讓些許學生露出狐疑的表情(對,我大遲到...)但某個人(不知是教員還是學生)大手指示我去坐在靠近前段的空位,那是全室內唯二的空位。坐定後我拿出筆記本開始設法從中聽出些脈絡,還得面對持續狐疑地看著我的目光,就在此時我緩緩地發現,右手邊竟然是知名認知心理學家Alan Leslie,左邊更恐怖了,是Jerry Fodor!這兩位學者還真是沒什麼坐相,Alan Leslie老是像快要滑下椅子,Fodor則因為體型龐大,塞在狹小的硬椅子裡很難顯得端莊。這堂課因為中午有場演講而提前三十分鐘結束,而我的第一次Rutger心哲初體驗也就這樣草草了事了。

其實大學部的心哲也很精彩,我嚴重考慮要不要繼續旁聽下去。講授者Brain McLaughlin博學風趣,第一堂課就用笛卡兒心物問題把重要的學派脈絡性的介紹一遍,還搭配插圖與表格,誠如洪老師所言,教大學生就像上台表演,內外都馬虎不得。

話說給錯功課表一事我其實可以去唸一唸所秘,但謹記洪老師教誨:不要得罪系密、所秘一類的人,我只敢好言好語地提醒她這個出入。沒想到她竟然也順水推舟謝謝我的提醒,絲毫沒有要為這個錯誤造成誰的不便而道歉的意思。我再一次為她看似和善卻可能只是圓滑的處事態度折服,慢慢地退出辦公室,暗忖果然是衙門深似海,我這個死老百姓只能好自為之了。(訪問學生簽證一事我連問都省了,反正觀光簽證真的沒問題,而且我還跟海關說我是來作四個月研究的,海關確定我不會有收入後就讓我入境了...)

終於到了最後一項,6)銀行開戶。由於房東希望我用支票付租金及押金,未簽約之前我就跑了趟銀行想把美金旅行支票存進之前在美國開過的戶頭裡。但我當年的開戶銀行已經因為金融風暴被另外一家銀行併購,而且又因為支票帳戶太久沒使用而被取消了,我必須另外開立。這個七天前開的支票戶頭到現在還沒能啟用,你說美國是不是要亡國了呢?亡國說當然不是我的創見,並且我覺得她只是歐洲化了,失去了當年開疆擴土舍我其誰的豪情,變得跟幾百年前留在歐洲大陸的居民一樣,保守而眈於安逸。然而如果歐洲是個風雅和藹的老學者,美國就是尷尬古怪初臨更年期的中年男子,我還在學著跟他好好相處。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9/16 (三) 詹長權、林崇熙:『台灣環境無法承受之輕?:風險與STS的對話與討論』

講 題:『台灣環境無法承受之輕?:風險與STS的對話與討論』

引 言:林宜平 助理教授(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主 講:詹長權 教授 (台灣大學 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林崇熙 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時 間:98年09月16日(三)下午12:30-14:30
地 點:陽明大學 第二教學大樓一樓人社中心會議教室

主辦單位: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Tuesday, September 01, 2009

20090901 七星山攻頂記

今天大家一起去爬七星山的照片:

出發前先拍一張路線圖















從遊客中心前往七星公園的路上遇到很多可愛的松鼠














@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的風景
















七星公園的天空: 今天天氣超好












第二段路:從七星公園出發, 前往七星山主峰&東峰



柏青. 洪裕宏老師. Miguel. Emma. Michael. Jo. Terry

(威翔你跑去哪了?)







七星山主峰到了! 這裡是台北市最高點喔!

(ps. 海拔兩公尺)








七星山主峰的風景



七星山主峰的風景
















七星山主峰真實的高度
(不過...Emma的右手才是台北市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