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Student Association of 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on at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Monday, January 25, 2010
Mizzou Philosophy of Science Discussion Blog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檢查視網膜 提早20年發現失智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6/today-t2.htm
檢查視網膜 提早20年發現失智症
〔編譯張沛元、記者魏怡嘉/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中年人可能只需要做簡單的眼部檢查,最快就能在病症出現的二十年之前,提早發現未來是否會罹患阿滋海默症與其他疾病。這項簡單又廉價的技術,最快可望在三、五年內成為例行眼部檢查之一。此一研究結果已刊載於「細胞死亡與疾病」期刊。
視網膜細胞為腦部的延伸
這項眼部檢查之所以能提早發現未來是否會罹病,在於視網膜其實是腦部的延伸,而視網膜的垂死細胞與腦部細胞死亡有直接關聯,因此在利用螢光染劑讓視網膜垂死細胞呈現後,就能了解腦部細胞是否出現初期死亡跡象。視網膜細胞通常在阿滋海默症症狀變得明顯的十到二十年前開始死亡。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阿滋海默症有關的視網膜細胞死亡的獨特模式。截至目前為止診斷正確率達百分之百。
該技術已進行老鼠實驗,人體實驗尚在籌畫,首批病患實驗預定今年稍後展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對於將該技術運用於人類身上深表樂觀。
該研究主撰稿人、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中心研究員柯瑞迪洛說,很少人知道,視網膜雖然很薄,但卻是腦部的延伸;未來只要到市區找驗光師檢查視力就能了解腦部情況,是絕對可能的發生的事,「我希望(民眾)五年內就能上商業區(找驗光師)篩檢阿滋海默症。」
此外,這項技術還有助於研發阿滋海默症治療法,即時得知腦部對新療法的反應。科學家目前在研究阿滋海默症患者腦部活動時,主要仰賴昂貴的核磁共振(MRI)掃描與死後解剖。柯瑞迪洛說,目前針對神經退化疾病之治療的研究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缺乏一種可以直接評估大腦對新療法有何反應的技術──但這項檢查眼部技術可望克服此一困難。
神經科醫師:理論上可行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表示,眼睛大腦在胚胎時期是由大腦突出的構造物,因此視神經被視為腦的一部分,而視神經的末梢就是視網膜細胞,利用螢光標記看視網膜細胞的受損及死亡的速度,來判斷大腦的細胞退化、死亡速度,就像是利用一扇窗戶看到整個屋子的內部。
蔡清標指出,利用視網膜細胞來判斷大腦的細胞退化,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目前為動物實驗,距離到人體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阿滋海默症是腦細胞進行性的退化疾病,目前無藥可醫。